徐聞23年的菠蘿節(jié)是什么時候?
菠蘿誕即南海神誕,時間為每年農歷二月十一至十三,其中十三為正誕。 2、逢節(jié),也就是廣州民間傳統(tǒng)的菠蘿廟會,珠江三角洲一帶村民和善男信女便結伴從四面八方到黃埔的南海神廟,或祈福,或觀光,或購物。
菠蘿的傳說?
關于菠蘿的民間故事 農歷二月十一至十三(今年是3月20日—22日)是黃埔菠蘿誕的“大喜”日子。 菠蘿誕即南海神誕,時間為每年農歷二月十一至十三,其中十三為正誕。逢節(jié),也就是廣州民間傳統(tǒng)的菠蘿廟會,珠江三角洲一帶村民和善男信女便結伴從四面八方到黃埔的南海神廟,或祈福,或觀光,或購物。 菠蘿廟會起源于何時,今已難考證,一說是明朝,但從宋代劉克莊《即事》詩中的記載:“香火萬家市,煙花二月時。居人空巷出,去賽海神廟。” 當時廟會可能已經有了。因此說菠蘿誕是一個具有千年悠久歷史的民間節(jié)日,而且富有廣州地方特色. 是我國古代海外交通貿易史上的一個重要遺址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又稱菠蘿廟。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南海神廟創(chuàng)建于隋開皇14年(公元594年),為祭祀南海神而建。南海神廟宏偉深廣,前堂后寢,1985年后經重修復原,重建了大殿、碑亭、頭門、儀門。廟前西側有一土埠名章丘,昔為觀望海上日出之地,筑有浴日亭,單檐歇山頂,梁架簡潔,亭旁古木蓊郁,高聳一株紅豆古樹。“扶胥浴日”是宋、元、清三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菠蘿一名的起源與波羅密(蜜)有關。漢語中波羅密(蜜)一詞一為佛教用語,指到達彼岸;二指一種熱帶水果,現(xiàn)今被規(guī)范成菠蘿蜜。菠蘿蜜(或波羅密、蜜)是原產于印度,很早就傳人東南亞和中國(唐代,一說南北朝傳人)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的熱帶水果。今又叫木菠蘿、樹菠蘿、天波羅等。波羅蜜(密)與佛教有關,而佛教是源于印度,后傳人中國并中國化了的大宗教。
徐聞菠蘿的農業(yè)區(qū)位因素?
1. 農業(yè)地域類型為熱帶種植園農業(yè)。主要特點為:以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為主;商品率高。 2. 徐聞縣位于低緯熱帶地區(qū),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適宜菠蘿生長;雷州半島以火山丘陵地貌為主,地勢起伏和緩,有肥沃的土壤;鐵路、公路和海運交通便利;開通了運送菠蘿的高鐵專列,拓展了國內外市場。 3. 暴雨洪澇災害。寒潮災害、低溫凍害。 4. 徐聞菠蘿產量大、質量優(yōu),發(fā)展菠蘿加工業(yè)充分發(fā)揮了徐聞的原料優(yōu)勢;(必答)延長產業(yè)鏈,提高附加值,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 提高第二產業(yè)比重,促進產業(yè)結構升級和城市化;吸收當地勞動力就業(yè),提高收入。
雷州半島南部的徐聞適合種植菠蘿,因為這里位于熱帶,冬季熱量光照充足,適宜種植菠蘿,又面臨珠江三角洲和全國廣大市場。